Zity在馬德里的共享電動汽車雷諾Zoe EV
在歐洲,和電動汽車銷量一同快速增長的,還有共享電動汽車。
electrive.com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顯示,目前,歐洲的共享汽車運營商中,只運營純電動汽車的比例達到45%,既運營純電動,又運營燃油車的比例為20%,而共享電動汽車的運營商和汽車數(shù)量仍在繼續(xù)增長。
共享電動汽車發(fā)展加速,助推了歐洲電動汽車銷量走高。2019年,歐洲新注冊的電動乘用車達到55.86萬輛,同比增長45%。
彭博新能源財經主編AngusMcCrone分析,2020年,歐洲電動汽車的銷量有望超過80萬輛。其中,共享電動汽車的作用不可或缺。
一方面,不少歐洲城市如巴黎、馬德里、布拉格等均對共享電動汽車有政策優(yōu)惠或資金鼓勵,再加上歐洲碳排放標準趨嚴,為共享汽車電動化提供了有利的發(fā)展環(huán)境。
另一方面,除了本地運營商,歐洲車企如大眾、寶馬、斯柯達、雪鐵龍和雷諾等紛紛加入共享電動汽車陣營,或擴大投放規(guī)模,為旗下小型電動車找到了用武之地。其中包括中國車企南京嘉遠出口至布拉格的微型電動車等。
中國已經歷過一輪的電動汽車共享熱潮,正在歐洲興起。
歐洲部分共享電動汽車運營商概況
1
“禁止油車進城區(qū)”
歐洲共享汽車電動化是各地政府和電動車企合力推動的結果。
歐洲多國如法國、英國、挪威、西班牙、荷蘭等,都提出了禁售傳統(tǒng)燃油車的時間表,部分城市開始劃定燃油車的禁行區(qū)域。而這部分城市和區(qū)域人口密度大,出行需求高,恰恰是傳統(tǒng)共享汽車的主要市場,運營商不得不考慮以電動汽車代替原有的燃油車。
部分歐洲共享汽車運營商規(guī)模
以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為例。自2018年11月30日起,馬德里中心城區(qū)限行計劃正式實施,除中心區(qū)居民汽車、零排放汽車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車輛等車型,所有燃油車禁止在該區(qū)域行駛。
同時,馬德里政府宣布,2025年前,禁止傳統(tǒng)燃油車進入市中心。對于共享汽車等運營商,車重3.5噸以下的,該計劃要求其在2020年完成合規(guī)車型的替換工作,3.5噸以上的需要在2025年前完成。
政府的“禁油”力度極大推動了當?shù)仉妱悠嚨陌l(fā)展,馬德里也成為歐洲最主要的共享電動汽車市場之一。目前,該市主要的共享電動汽車運營商有3家:Zity有660輛,Emov和Share Now分別有600輛。
類似的還有法國首都巴黎,該市是最早宣布禁售燃油車的歐洲城市之一。另外,對于每年充電金額達到120歐元的私人電動汽車用戶和600歐元的運營企業(yè),如共享電動車運營商,還可以享受充電優(yōu)惠。
巴黎和馬德里主要共享電動汽車分布
因此,巴黎也是歐洲的共享電動車大戶。目前,該市主要的運營商也有3家:Share Now有800輛,Moov’in Paris有520輛、Free2Move有500輛。
electrive.com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顯示,目前,歐洲的共享汽車運營商中,45%只運營純電動汽車;20%既有電動汽車,也有燃油車;另有35%只運營燃油車。
如果說政策傾斜是歐洲共享電動汽車快速發(fā)展的外部推力,車企電動化則提供了內在動力。隨著更多玩家,尤其是電動汽車企業(yè)的加入,共享電動汽車的車型仍將繼續(xù)增長。
2
大眾、寶馬、PSA、雷諾……入局
歐洲傳統(tǒng)的共享汽車市場以純粹的運營商為主,但在如今的共享電動汽車領域,車企或有車企背景的運營企業(yè),正在快速搶占市場。
以寶馬和戴姆勒的合資公司Share Now為例,該企業(yè)是目前歐洲最大的共享電動汽車運營商,旗下3030輛電動汽車分布在15座歐洲城市。Share Now還計劃將歐洲的共享電動汽車數(shù)量增加到4000輛。
Share Now的共享電動汽車
相比之下,ShareNow在歐洲外的共享汽車業(yè)務并不順利。2019年12月,該企業(yè)宣布,因北美運輸服務基礎設施問題、市場環(huán)境不穩(wěn)定、成本負擔重等原因,退出美國和加拿大的共享汽車業(yè)務。
另外一家在歐洲興起不久的共享電動汽車運營商是WeShare。
WeShare的共享電動汽車
WeShare是大眾和斯柯達成立的合資公司。2019年6月,WeShare的共享電動車在德國首都柏林投入運營。目前,WeShare在柏林一地就有1500輛e-Golf運營,是柏林最大的共享電動汽車運營商。
WeShare在歐洲的擴張計劃
2020年,WeShare將把共享電動汽車業(yè)務擴展至巴黎、馬德里、德國慕尼黑、意大利米蘭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等城市,車輛總數(shù)達到8400輛。
除了直接成立運營企業(yè),有的車企選擇與運營商共同入場共享電動汽車業(yè)務。比如,巴黎的Moov’in Paris就是雷諾集團和Rousselet集團子公司,當?shù)仄囎赓U市場主流企業(yè)ADA聯(lián)合推出的出行平臺。
有車企背景的共享電動汽車平臺當然選擇自家的電動汽車,獨立的第三方平臺呢?
有可能運營的是進口的電動汽車,比如捷克首都布拉格的運營商Re.volt,旗下共享電動汽車正是來自中國的微型電動汽車。
3
偏愛微型車
歐洲電動汽車的共享化和小型化相伴相隨。
除了上文提到的大眾e-Golf和雷諾Zoe外,寶馬i3、Smart Fortwo和雪鐵龍C-Zero等較小車型也是最常見的共享電動車型。
從左至右依次是寶馬i3、Smart Fortwo、雪鐵龍C-Zero
在部分區(qū)域市場,運營商還傾向于使用微型純電動,甚至類似中國的低速電動車。比如,以上提到的布拉格運營商Re.volt,采用的就是中國微型純電動。
2020年1月,就職于大眾集團的出行專家Augustin Friedel發(fā)布了一份題為《當前發(fā)展和未來趨勢》的共享汽車報告,分析了歐洲共享汽車的現(xiàn)狀。
該報告提到,Re.volt運營的是南京嘉遠生產的微型電動汽車。
左圖為Re.volt運營的嘉遠微型電動車,右圖為國產嘉遠微型電動車
2018年7月, prague.tv發(fā)布了嘉遠電動車在布拉格試運營的報道,稱這款“產自中國”的兩座電動汽車最高時速78公里/小時,最大續(xù)航里程144公里。如果先期20輛試運營成功,到2020年,還將再進口220輛,并在其他城市投放。
該報道還表示,這是布拉格首次嘗試共享微型電動汽車,該模式緩解了當?shù)氐慕煌ê屯\噳毫Γ@得布拉格議會的支持。因此,議會允許Re.volt的共享電動車停放在居民的停車位。
從左至右依次是SHARE`Ngo在意大利、Enuu在瑞士、Lev在鹿特丹
另外,在意大利、瑞士、荷蘭等地,微型電動車作為共享車型的例子也有很多。比如,SHARE`Ngo曾在意大利米蘭、羅馬、佛羅倫薩等城市運營;Enuu在瑞士運營;Birò的Lev在荷蘭鹿特丹運營。
4
競爭加劇
電動化攪動了歐洲共享汽車的原有格局,車企大玩家的加入則讓競爭愈加激烈。
作為共享汽車市場的新來者,以大眾、寶馬、雷諾等為代表的新運營商正在快速搶占市場——首先是車輛密度的巨大優(yōu)勢。
共享電動汽車報告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顯示,規(guī)模較大的運營商,如Share Now和WeShare,每平方公里的車輛超過10輛,遠高于小規(guī)模運營商5-7輛的水平。尤其是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如柏林,Share Now的車輛密度達到14輛/平方公里,這是小運營商無法匹敵的。
其次是注冊用戶數(shù)量。共享電動汽車報告稱,Share Now等大運營商的單車用戶注冊數(shù)多于200人,而小運營商的單車注冊用戶僅為75-80人。
有了車輛密度和注冊用戶后,如何最終獲取用戶?打價格牌仍是最立竿見影的手段之一。
2019年夏季,柏林主要共享汽車平臺的價格戰(zhàn)
共享電動汽車報告稱,2019年夏天,德國的共享汽車行業(yè)曾掀起一場價格戰(zhàn)。在柏林、慕尼黑和漢堡,德國知名租車平臺SiXT將租車價格降至0.09歐元/分鐘,這一價格甚至低于共享單車的價格,是Share Now同級別車型價格的1/4。
不久之后,新上線的We Share也打出0.19歐元/分鐘的低價服務,而且免除了用戶的接送機費用。此后,We Share一直保持0.19歐元/分鐘的偏低費用,并且推出每天不超過39歐元的e-Golf租賃套餐服務。
在巨頭纏斗于價格戰(zhàn)中時,小規(guī)模運營商只能在夾縫中求生,尋找更加細分的市場——比如共享電動摩托車和踏板車,或者小型物流企業(yè)和快遞行業(yè)的B2B市場。
運營商Poppy推出多種共享交通工具服務
歐洲共享電動汽車的爭奪戰(zhàn)已經開啟。大眾、寶馬、戴姆勒、雷諾等一眾傳統(tǒng)車企試圖后發(fā)制人,在企業(yè)電動化加速推進的同時,搶占可觀的共享汽車增量市場。
不過,前期砸錢易,后期盈利難。如何盈利,盡快收回前期的巨大投入,避免Share Now從北美撤退的覆轍,將是這些巨頭們的巨大挑戰(zhàn)。
不論是車企參與方式,車型選擇,還是價格大戰(zhàn),歐洲的共享電動汽車現(xiàn)狀都很像中國剛剛經歷過的共享風潮??上У氖牵袊袥]有摸索出可以持續(xù)盈利的模式,不少運營商最終無奈倒下。
歐洲版的共享電動汽車行業(yè),能走出盈利的路子,持續(xù)下去嗎?